▼Tips:文末有福利哟~
一直有兴趣去趟德化。
一是知道戴云山里风光景致确实不错,一是料想德化这样的产业县,必然有种别样的气质,跟一般旅游目的地不会一样,跟一般小县城也不会一样,勾起了我们探究体会的好奇心。更何况,还能顺手买买瓷,这两年德化出现了不少年轻匠人的工作室,到原产地淘货长眼力,也是种乐趣。
果然一路都饶有兴味。
德化是闽南泉州的一座小山城,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脚下,山水藏灵气。在地方方志中,古人称“天下无山高戴云”,自然是对这一方山水的自得。县域内,涓涓溪流从戴云山上顺势而下,或汇聚壮大,或分流而去,在县城便成了宽阔的浐溪环城而过,与县境之北的涌溪在城外合流,经永泰、闽侯东赴闽江。
万山之中藏闹市
德化有白瓷,这是我们此行的重要原因。行前,查阅数据发现,拥有陶瓷产业的德化,在福建省经济异常活跃的泉州境内,也只好算是“落后”的县域。山区拥有山水美景,但经济稍逊,似乎也顺理成章得很。一行人带着“山区”的固有印象,来到德化,却有点吃惊,它怎么没有按照常理出牌。
一座福建的山城,“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一块超千亩的平地”,却热闹得有点不真实;作为泉州的经济“末端”,却有着号称泉州第一的消费水平和理念;地处闽南,周山环绕,舟楫不通,没有闯荡海洋的蛮劲,却依靠千百年的陶瓷手艺,偏安一隅,在历史书写中被惊讶地感叹道,虽乃“瘠土之民”,却有古之遗风,由此赞曰“我国家声教四讫,濡文而涵化者,壤无陋矣!”
哗哗的浐溪,在夜间格外喧腾,临溪竟不能眠。入夜已许久,隔窗远望,沿溪街市的霓虹灯依旧卖力。被当地爱称为“青年路”的街区上,汇聚着德化人喜欢的时髦店面,咖啡店,奶茶店,KTV,大小饭馆,生意红火。那些从沿海城市挣扎后回到家乡的年轻人,会真诚又感叹地向你推荐这条娱乐充分的街道,“什么都有,还便宜”。
年至今的“小县城,大城关”政策,让这座典型的山区县,达到了59%的城市化率,汇聚了三分之二的常住人口,九成的陶瓷产业,连房价都被哄抬地突破万元,甚至超过了泉州的部分城区,“高得吓人”。夜里的闹区,广场舞的音乐和着溪流声,人群擦身而过。山城的路,修得宽阔,因地势而充满未知的惊喜。当你驱车行驶在不停上上下下的路面时,一个拐弯,却到达了某个不知名的小山头,俯瞰闹市。好一座山城。
(祖龙宫位于德化宝美村,是德化陶瓷从业者的信仰圣地,供奉着窑神和玄女,宫内摆满了陶瓷作品。传说北宋时,窑坊公林炳因得到玄女点化而发明龙窑,后世感念其功德无量,立庙供奉。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的窑坊公诞辰,陶瓷厂家和匠人不带三牲瓜果,而是带着自己今年最得意的陶瓷作品来此敬拜。)
谁都和陶瓷有关系
德化有三宝,山水,美食和陶瓷。
瓷,是最忠诚的历史记录者,不论多少年月逝去,该给你的故事,一个朝代都不会落下。来在德化,自然绕不开白瓷,千年不灭的窑火,通过“海丝”的外贸之路,养育着这一方生灵。
县城新近辟出的陶瓷街上,沿街望去,店面林立,不大的空间里林林总总地摆满了德化陶瓷的各个品类,从最实用的白瓷茶具、杯碗,到最代表德化的佛像、人物雕塑,还有新近时兴的当代美术作品。不懂行的你,肯定摸不着头脑,只能看个热闹。懂行的老人家会指引你,“绕着德化三环走一圈”,就大体知道德化的陶瓷行情了。三环边上,据说坐落着大大小小的陶瓷工厂和散落的工作室,可谓星罗棋布。
作为福建民窑的窑口,目前德化已经发现二百多处古窑址,还有至今尚存的零星柴烧龙窑延续着传统窑火。从不多的耕地上因耕种翻出古瓷片,是件稀松平常的事,当地人该种菜种菜,该施肥施肥。人们甚是不经意地用混着瓷片的土壤,盖起了一座座夯土的房子,在程田寺老街上走一走,就能发现那些夹带着各朝代瓷片的土墙。“程田寺格”路,是当年的陶瓷商业街,如今两排骑楼几经风雨,已显颓败。有的民房上至今挂着讲究的老字号招牌,若不是热情的女主人招呼我们进去,外人很难发现,这也是做瓷的世家之所,现在后人们传承衣钵,继续着白瓷瓷雕的手艺。
经过三十多个小时的连绵不休,窑火已经烧到了月记窑窑尾。
“程田寺格”路,是当年的陶瓷商业街,如今两排骑楼几经风雨,虽已显颓败,但是藏着一些匠人世家,路过不妨多和街坊聊聊天,也许会有惊喜。
德化人因陶瓷这行当,深居山城,日子却过得比想象中自得。十多年前,陶瓷外贸风生水起的时候,德化县城聚集着六七万的外来人,随便都能有个近两千的收入;如今内销紧俏,本地山民从山村里往县城汇聚,工厂里普通技术员工也能有个三千多薪资,技术好些的,能月入六七千,虽比不得泉州的晋江、石狮一代,在山城里过活倒也滋润。又或者是因陶瓷这门手艺,想出成绩的必得静心打磨,雕琢,久而久之便沉淀出德化人如同白瓷般宽厚、温润的脾性,使其偏安一隅,却自有一股风流。
看杂志:这一期我们都采访到了什么?
1.这年头,气质温润平和的小城何其难得。德化这座山城就很温润,山城人也温润。德化四分之三人口都是在陶瓷业里谋生计,虽称不上大富,但总温饱有余、丰俭有继,人民普遍和善有礼,又爱在吃吃喝喝的烟火气里,厮厮磨磨小日子,对外来客而言,“界面”很友好,距离感的尺度很舒服。
2.德化人爱吃,也有着“借着钱都要让朋友在德化吃好喝好”的热情性子。德化餐馆多如牛毛,作为德化人的朋友,你会每天被招待以不重样的美食。什么“三黑,三白,三红,三黄”,戴云山泉的白酒,月子里滋补的红酒,一大盆端着上菜的全牛、全猪,路边小店的过饥草汤,本地人排长队等着的咸饭,以及必须告诉朋友的当地黑鸡和乌鸡的差别……
3.德化有一张最美的中国女人脸,它就是明朝瓷雕鼻祖何朝宗手下刻画的观音。他赋予观音近乎完美的女性面孔与躯体,无论从正面、侧面、背面看,都是一个完美的女人。正如梁思成所说,宋朝之后观音“竟由象征之偶像,变为和蔼可亲之人类”,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体崇拜如出一辙。
4.比起“中国红”,大家对“中国白”比较陌生。德化白瓷在年前就行销欧洲,被欧洲人亲切地称为“中国白”(“BlancdeChine”是法语中“中国白”的意思,这个说法源于十八世纪的法国)。当时,一批又一批物美价廉、做工精湛的德化白瓷,通过中国东南沿海的海上贸易市场,走进了欧洲人家的餐厅和花园。
5.这座陶瓷之城里从来不缺故事。从学徒当到县委书记的陶瓷工艺大师,改革开放后勇于“泥巴换美金”的家族淘金者,躲过黑市和盗墓团伙的收藏家,陶瓷世家叛逆的第四代传人,想要打破传统桎梏的年轻艺术家们,守着最后一座龙窑的窑主,流水线上拣瓷的工人……这些独属于德化的故事,是德化瓷的历史,也是平民的历史。
6.来德化,不仅是要看瓷买瓷,也有对产业县的猎奇心。在国营陶瓷厂的车间里、流水线面前,你确实能感受到一种难以名状的冲动:巨大的厂房,粗粝、强硬。一列列待烧的瓷器,装在红色匣钵里,沿轨道匀速前行,穿过火焰炽烈的窑炉,化泥为瓷。一瞬间,你会明白工业为何也能成为一种遗产,类似德国鲁尔区的例子,那种严肃、精密、不由分说的巨大力量,由人所创造,又压制人,却同时在创造财富、创造生活,哪怕仅仅是一家生产日用瓷的工厂。
7.一座活了多年的龙窑,至今还燃烧着窑火,你还能和老匠人一起,体验到从烧窑到出窑的紧张与期待。你会看到,龙窑的火连续不休地燃烧三十多个钟头,工人们奋力喂柴,为最后的收尾蓄力,灼人的火焰将每个人的脸烤得通红;开窑后,走进带着余温的窑里,层层码起的匣钵钱,窑主的脸上现出了轻松的笑意。
8.德化聚集着一批90后的创客们,他们在石鼓村建起了陶器工作室,把柴烧陶器做得风生水起,也把家安在了那里。他们的工作坊很美,生活很美,梦想很美。他们不以艺术自居,却常常通过双手与陶土,创作出美的日常。这些新生力量对传统的突破与尝试,给德化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气象。
怎么玩德化,主编这样说
不是处处都是丽江、大理,我们出门看世界,也并非只有吃喝玩乐、风花雪月这一种乐子。随着国人的旅游越来越频繁,旅游的边界也在逐渐模糊,旅行在向更日常也高频的休闲过渡。
世界这么大,休闲怎么可能只有一种姿势?
旅行之乐,向来在于旅行提供了最好的场景,激发与满足我们对人的兴趣,对事情的兴趣,对格物致知的兴趣,对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兴趣,对可引发我们心灵各种奇妙反应的东西的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化既特别又精彩。
我们知道,你已经想要立马找个周末去德化,涨涨知识,看山看水看城看人,我们体贴地帮你设计好了三天两晚的小旅行线路。
还有这些精彩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新刊,文后有福利)
我们为什么白癜风好了白癜风治疗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