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中华陶瓷网”可订阅!
德化瓷都
德化县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戴云山脉横贯全境,境内山多、水足、矿富,瓷矿尤为丰富,素有“闽中宝库”之称。依托这些便利的制瓷条件,德化县的制瓷历史悠久,绵延不绝,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
据考古普查,全县已发现唐宋至民国历代古瓷窑址处,其中唐五代1处、宋元时代44处、明清时代处、民国49处,分布在全县的各个乡镇,其数量列居全省各县之冠。年在德化县与永春县交界的寮田尖山发现了一处商周时期烧制印纹软陶、硬陶和原始青釉瓷的窑址。
年,福建省考古研究所对该窑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两座相互叠压的龙窑窑炉及大量原始青瓷、硬陶等残片,说明了陶瓷烧制历史是从硬陶过渡到青瓷的,这也是泉州地区发现的最早的窑址。唐代起德化的陶瓷器开始出口。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的兴盛,德化窑的生产也迎来了一个高峰,其青白釉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品之一,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均有发现。
明代时,德化窑创烧出“象牙白”的白瓷,被欧洲人称为“中国白”,特别是一代宗师何朝宗利用德化当地优质的瓷土创作的瓷雕人物像,被欧洲人称为“东方珍品”。此时的德化窑瓷器以乳白如凝脂的特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著称于世,成为中国白瓷的巅峰之作,畅销于海内外各地。
清代时,德化窑又烧制青花瓷,其产品也是国际市场上的常客。如今,陶瓷业作为德化县的支柱产业,其建白瓷、高白瓷和瓷雕被誉为当今中国瓷坛的“三朵金花”,玉白瓷、莹玉瓷、红壤陶等新瓷种相继问世,形成了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工业瓷等齐头并进的陶瓷产业格局,吸收了全县一半的人口从事陶瓷相关的行业。
这是一尊瓷塑观音“渡海观音”由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苏清河领衔打造
烧成后高达6.4米,刷新瓷界纪录
目前,德化陶瓷产品远销中东、东南亚、欧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陶瓷出口占全县陶瓷产值的80%以上,是福建省十个重点出口县(市)之一,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正是基于德化县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丰富的陶瓷产品、雄厚的陶瓷产业。
德化县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年被称评为“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获“中国瓷都·德化”之称;年5月30日,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国际专家组全票通过,授予德化县“世界陶瓷之都”称号。
德化瓷简介
德化县位于中国东南福建省中部,以出产白瓷为主。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瓷土矿藏密布,质地优良,是中国瓷器的著名产地,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瓷都”。
德化瓷器始于宋代,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明代(公元~年)时逐渐形成自己的技法和风格,进而取得了很大发展,在古代传统瓷艺中独树一帜。清代(公元~年)德化瓷器的烧制工艺进一步发展,当时烧制的瓷塑艺术品相继在上海、台湾、日本、英国的博览会上荣获四次金奖。20世纪50年代以后,德化瓷器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烧造的传统瓷器品种发展到余种,现代题材的产品也日益增多。
德化以烧制白釉瓷器闻名于世。此地所产的白瓷瓷质优良,洁白如玉,胎骨细密,透光度好,釉面晶莹光亮,具有透明感,享有“中国白”、“象牙白”、“奶油白”、“中国瓷器之上品”等美称。种类以瓶、罐、杯、盘等日用瓷器为主,兼有雕塑艺术的陈设瓷器,多用贴花、印花、堆花作装饰。德化瓷雕以佛像闻名,人物,动物等多种类型的白瓷雕也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复兴德化瓷的重要力量。
早在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德化瓷器就已出口海外。香港正大国际艺术表示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形势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德化瓷器在不断改进装饰技艺,增加花色品,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成为中国陶瓷出口的重要产品,远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明代是德化瓷业史上雕塑工艺最为兴旺的时期,民间的能工巧匠如何朝宗、张寿山、陈伟、林朝景等人,吸收泥塑木雕等传统技艺,师古而不泥古,善于应用瓷器胎釉的质感特点,精心烧制各种形象的道释人物,无论造型神态和细部线条处理都刻划细腻、表现逼真,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
一代宗师何朝宗,德化后所村人,他创作态度严谨认真,刻意求工,一丝不苟,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他的瓷塑成就主要在明嘉靖万历年间。他雕塑如来观音,达摩等佛像人物,尤以观音作品称著,冠绝一时。何朝宗瓷塑观音特点是;体态丰盈,面庞俊美,神情慈祥静穆,衣纹深秀洗练,线条潇洒流畅,动静相乘,形神兼备,既保存着神秘奥妙的宗教色彩,又蕴含着美好、健康、幸福的意境。泉州市文管会收藏的一尊何朝宗塑渡海观音,通高六十四厘米,面庞呈椭圆形,额缀一珠;头发盘髻,贯一如意,披巾罩首,衣裙裹体。胸前微露,一串珠饰,胸前衣褶作打结状;双手藏在袖里,作左拱势。底露一足,踏立莲花水波之上,另一足为水波淹没,作渡海状。神态如生,真是: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
德化窑白瓷器的鉴定,一般应掌握以下要领:
(1)目视表面观察:明代早期釉面白中微泛红,犹如东方少女之脸白中泛红;明代中期釉面白中微泛牙黄,犹如成年象之牙,泛牙黄色;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釉面白中微泛牙白,犹如猪油凝固时之白。
(2)迎光透视观察:明代早期胎色白中泛粉红或肉红色。明代中期胎色白中泛肉红或牙黄色,明代晚期至清代早期胎色白中泛牙黄或牙白色。当然,迎光透视观察各个时期所显颜色,也会因作品的厚薄、配料的微少差异,以及烧制时温度控制的微小差别而出现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凡古代德化白瓷或青花瓷,不管其厚薄,迎光或灯光透视全部均应透光,如不透光就是赝品。这是判定真伪德化瓷器的一项重要依据。
(3)釉面光亮度观察:仿品釉面一般光泽度过亮,给人以刺眼感觉。真品釉面温润弱光。
(4)从制作工艺上观察:仿品一般为模型注浆后分段安装而成,判定时应注意:由于采用注浆成形工艺,故器内会出现瓷浆流动纹路,一般成垂直状,且胎体薄而轻,釉呈奶白色,用放大镜观察一般有气泡,无真品腴润悦目之特征。在同一纹式同一对称物体上,造型往往千篇一律,犹如印刷制品,给人之感觉是过于规正、死板、毫无生机。真品则为手工捏塑堆贴。在捏界面处一般都留有手工捏制的痕迹。对同一纹式同一对称物体造型仔细观察时,一般都有细微变化,正是这种微小的差异,它既能反映出作品的真实性,同时也更显示其自然和灵气。
好文推荐
值得收藏!德化陶瓷国家级/省级大师名单大全
德化县成功烧制大型超薄瓷板
优美的德化白瓷 演绎《四大美女》的凄美人生...
一个陶艺人的15年:每一步脚印都是一个故事
手工制瓷人——“工匠精神”的执着与坚守
旅游项目攻坚再提速德化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德化柴烧制陶文化:土与火的经典对话
德化陶瓷:向“文化+旅游+创意+科技”转型升级
瓷艺家笔下的抒情诗——中国设计原创奖金奖作品《颜如玉.暗香盈袖》
书画时间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