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县设区急刹车之下,什么才是县城的未

?周立、罗建章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推进,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形态已由“乡土中国”转变为“城乡中国”,而“县域”作为联结城乡的行政层级和社会单位,逐渐成为新城乡二元结构的中间层,也成为城镇化的新一轮承接载体。这种类型的城镇化被称为“小县大城”,即附近乡村人口流入县城、为县城制造业发展提供劳动力的就地城镇化模式。几十年来,这一模式创造出不少山区县后发赶超、后发先至的城镇化奇迹,但也面临“人口城镇化-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不可能三角”,留下空心化的村庄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在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攀升和县域主导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情况下,“小县大城”正面临十字路口的抉择。

可以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在中国城镇化的上半程中做出积极贡献。但是在城乡中国时期,县域这一中层社会空间将走向何方?“小县大城”是否会成为中国大多数县城的未来样态?本文基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的县域城镇化案例,给出一定判断。

本文原载《文化纵横》年第6期,原题为《“小县大城”:新型城镇化的未来样态?》,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小县大城”:

新型城镇化的未来样态?

中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基本形态,已经由乡土中国转变为城乡中国。“县域”作为联结“城”与“乡”的行政层级和社会单位,逐渐演变成城乡中国时代新城乡二元结构的中间层。理解县域社会,不仅要有村庄和乡镇的基层视角,更要有总体视角,而县城作为一个县的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是这种总体性集中表现的地方。随着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的推进,未来城镇化的潜力虽仍在农村的人口城镇化,但承接的载体将转换为具有成长潜力的县域和中小城市群,由此需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huazx.com/dhxly/17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