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陶公庙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浏阳河九道弯中,弧度最大的当属第七道弯,差不多绕长沙市雨花区的谭阳洲转了一圈。谭阳洲东北角对岸,是长沙县榔梨街道的梨江景观广场。广场北侧的临湘山下,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古庙——陶公庙。
陶公庙又称陶真人庙,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三年(年),是湖南最早的道教宫观之一。庙里祭祀的是东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陶侃的后嗣陶淡和陶烜。陶淡是陶侃之孙,陶烜是陶淡的侄子。相传叔侄俩结庐浏阳河畔的临湘山,羽化成仙。当地百姓仰其清名盛德,立庙祀之,并将其肉身供奉于庙中神龛。陶公庙经历朝历代维护修缮,得以绵延至今。年,长沙市政府再次对陶公庙进行大修。年,陶公庙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沙陶公庙山门陶公庙依临湘山而建,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山门、戏楼、前殿、后殿等建筑。山门为三门砖砌牌楼,高大华丽。门头上的泥塑人物山水花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中门上方嵌有竖书“临湘山”匾额。匾额周围五龙盘绕,构成传统的“五龙捧圣”图案。中门两侧有“山中宰相,陆地神仙”对联。上联的典故,源于南朝道士、医药学家陶弘景。陶弘景初仕齐,后入梁,隐居茅山,屡经礼聘不出。梁武帝时,国家每有大事,辄往咨询,故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下联的典故,源于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因其忘却得失、归隐田园、安贫乐道,被人称为“陆地神仙”。两个典故均出自陶姓。左右山门分别横嵌“紫府”、“丹邱”门额,并嵌有“立德不朽,有仙则名”和“六朝遗庙,千年名山”的楹联。
进入山门,可见中门背后有一座华丽戏台。戏台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富丽堂皇。额枋、吊檐、栏杆、隔扇到处都有古代戏曲图像雕刻,琳琅满目,美轮美奂。戏台前额的“古楼”二字,落款为晚清书法家、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所书。台口悬挂着一副对联:“世事何须认真,境过追维成梦幻;人生莫以为戏,眼前法戒当箴规。”台后还有一副对联:“凡是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对联行云流水,妙笔生花,意境深远,韵味无穷。
长沙陶公庙戏台穿过戏台前的大坪,有48级花岗石台阶。拾级而上,便是陶公庙的正殿。正殿包括前后两殿。前殿供奉陶公真人,后殿为观音殿。前殿门头悬挂南宋理学家朱熹手书“德化无疆”横匾。殿内悬挂清同治御书“民赖恩福”匾额。左右两侧还有不少其他达官贵人的题字。据说前殿中原有陶淡和陶烜的肉身,可惜年时被人扔进了浏阳河中。现在神龛上供有三尊塑像,中间是陶淡,东边是陶烜,西边是一位渡船公公。
陶公庙祭祀的是陶淡陶烜叔侄二人,为何神龛上多出了一位渡船公公?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陶淡和陶烜在临湘山潜心修炼,吸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终于练成了不老之术。叔侄羽化飞升之后,得知民间立庙祀之,便回庙就座神龛。按照民间的规矩,一庙祭祀二神,以东边为大。也就是法术高的神仙坐东边。叔侄俩于是约定,以临湘山下的浏阳河梨江渡口为起点,谁先到庙门口,就由谁坐东边。比试开始后,叔叔陶淡从背后抽出一把油纸伞,口念咒语,平地飞升,不一会便到了庙门口。正准备上神龛就座,发现侄儿陶烜早已坐在了东边。原来,侄儿陶烜法术更高,他用头巾当作羽翼,瞬间便飞到了庙里。待叔叔陶淡赶到时,他已在神龛上坐定。陶淡见法术比不过侄儿,便心生一计,将梨江渡口摆渡的老艄公拉来,坐在自己的西边。这样一来,神龛上便有了三尊神像,以居中的陶淡为大了。
长沙陶公庙正殿神龛民间传说不能当真,但多年来陶公庙香火不断,确是实情。人们普遍相信陶公庙的神仙十分灵验。特别是对于祷雨祈晴之事,据说有求必应。每遇大灾之年,地方官绅都会恭迎陶公庙的道士祈福消灾。清康熙二十六年(年),湖南大旱,湖南巡抚赵申乔亲赴陶公庙迎请接陶公菩萨进城祈雨。祈雨仪式过后,果真“天忽大雨,水盈尺”。咸丰二年(年),太平军进攻长沙时,守城清军甚至将城隍庙、陶公庙等处的神像和肉身抬到了天心阁城楼上,以求神灵庇佑。事后,由于陶公庙祷雨“灵验”,又有保护危城之功,朝廷钦封陶淡为孚佑真人、陶烜为福佑真人。同治十一年(年),又分别加封“昭显”和“灵应”名号。
民国时期,陶公庙的道士在长沙祷雨祈晴活动中出尽了风头。年,长沙连降暴雨,四乡遭遇水患,省长赵恒惕亲率文武官员到玉泉山观音寺出席祈晴法会。来自陶公庙的陶真人和另外一位道士李真人,共同主持法会。作法完毕,果然“天忽然放晴”,人们莫不欢天喜地。
祈雨年夏天,湖南发生特大旱灾,士绅纷纷请求设坛求雨。经省主席何键批准,长沙市在玉泉山观音寺举行盛大祈雨法会。为配合祈雨活动,长沙市公安局专门发布公告,全市禁屠三天。祈雨法会的主角依然是陶真人和李真人。据当时的报纸报道,8月6日上午,陶李两位道士从北门进入长沙城,上千人到场迎接,声势浩大。从北门到玉泉山,沿途万人空巷,民众冒暑拈香,焚烛祈祷。陶李二道士到达玉泉山之后,用纸扎成一个面目狰狞的大鬼,说是“旱魃”。然后鸣锣击鼓,开始作法,最后将“旱魃”处斩。
祈雨活动持续到8月8日下午,天空忽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眼看一场大雨即将来临,百姓无不欢欣鼓舞。然而,一阵狂风过后,乌云散去,太阳又出来了。百姓空欢喜了一场。雨没下来,陶李两位道士还得坚守岗位,继续作法。为求神灵护佑,道士要求长沙继续禁屠五天。8月12日下午2时左右,黑云再起,久旱的长沙终于迎来了一阵甘霖。虽然雨量不大,但总算解了燃眉之急。其后两天,又接连下雨。百姓都认为是设坛祈雨产生了效果。
那时的人们对道士的神奇法力顶礼膜拜,是因为知识匮乏。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都知道祷雨祈晴完全是迷信活动。即便没有道士作法,久雨之后必然会天晴,久旱之后终究会下雨。当气象台的天气预报成为了人们的日常资讯之后,祷雨祈晴之事也就失去了以往的神秘感。显然,气象科学的登场,抢走了祈雨道士的风头。(文/谢志东)
长沙陶公庙文物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