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年拍摄于德化窑屈斗宫窑址
德化窑
----------------------------------
福建沿海古外销瓷重要产地
中国白瓷之代表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始于商夏兴于宋元盛于明清
----------------------------------
明代瓷塑家何朝宗艺术作品
明代瓷塑家何朝宗艺术作品
明代瓷塑家何朝宗艺术作品
明代中国白文房雅器
德化陶瓷历史源远流长,始于商夏,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宋元时期,德化窑场林立,产品品种丰富多样,尤以青白瓷、白瓷为代表,在器形与纹饰上迎合海外市场需求,大量销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当今世界各地考古中屡被发现,备受瞩目。
德化窑址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出口商品生产的代表性遗产要素。
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早期
用龙窑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
唐五代
烧制青瓷
宋代
始烧青白瓷
元代
出现分室龙窑烧制白瓷
明代
创烧乳白釉被誉为中国白
德化窑址是泉州乃至中国外销瓷窑址的杰出代表。受益于宋元泉州海洋贸易的繁荣,德化窑迅速崛起,无论是青白瓷、白瓷的生产技艺、造型装饰,还是先进的分室龙窑筑造技术以及庞大的生产规模,都彰显出泉州作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强大的产业能力和输出能力。
德化窑已发现由宋至清窑址达一百八十处,包括辽田尖山原始青瓷窑址、墓林晚唐五代窑址、碗坪仑宋代窑址、尾林窑址、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祖龙宫窑址等,其中重点发掘了屈斗宫、碗坪仑两处。
辽田尖山原始青瓷窑址
位于德化三班镇辽田尖山
距今-年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烧造原始青瓷的窑址之一
辽田尖山窑址窑炉遗迹
原始青瓷刻划纹高足豆残件
辽田尖山窑址出土陶瓷片纹饰
墓林晚唐五代窑址
位于德化县美湖镇洋田村
唐代青釉双系罐
唐代青釉敛口碗
碗坪仑宋代窑址
位于德化县盖德镇碗窑溪北岸山坡上
碗坪仑堆积层
尾林窑址
位于德化县三班镇三班村
四座窑炉横跨宋元明清
内坂窑址
位于德化县三班镇泗滨村、三班村
上寮溪南岸
南宋中期至元代初期
内坂窑址作坊遗迹
屈斗宫窑址
位于德化县龙浔镇宝美村破寨山西南坡上
因窑址附近昔有屈斗宫小庙而得名
年国务院公布为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宋元古窑址东西宽约米,南北长约米,共17间窑室、窑床,斜长57.1米,宽1.4-2.95米,窑头方向度,窑底坡度12-22度。
除窑顶坍塌外,其余结构保存较完整,有火膛、窑室、窑门、隔墙、出烟室、护窑墙等,出土多件窑具和多件完整和残缺器物。
屈斗宫窑窑头火腔和窑床基本保存完好,窑体宽大,火腔狭小,呈半圆型,火腔与窑床交界处,保留有五个通火孔,窑室一般呈长方形,两边都有火路沟,室与室之间保留有隔墙(挡火墙)。
隔墙底设通火孔,窑室底部倾斜,上铺石英细砂,砂上放置匣钵垫或托座。根据窑基出土的现状和结构分析,它属于由龙窑发展至阶级窑的一种独特的窑炉类型——分室龙窑即俗称:鸡笼窑。
?
?屈斗宫窑址发掘
屈斗宫元代窑址于年被发现,年福建省博物馆、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等单位对屈斗宫窑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平方米,揭露一座分室龙窑遗址,出土一批白瓷与窑具。白瓷器形有碗、盘、碟、执壶、高足杯、罐、瓶、盒、洗等。窑具有组合支圈、匣钵、垫座等。
屈斗宫窑址出土器物纹饰主要以印花为主,少量刻划花,纹饰题材以花卉、飞禽、文字为主,辅之以卷草纹、模印纹。
祖龙宫窑址
位于龙浔镇宝美村破寨山东南侧
始烧于元代,明代开始生产乳白釉瓷
德化窑系生产工艺
在海外贸易提供的生产实践中,德化窑制瓷技术推陈出新,窑业技术自成体系,生产工艺独具特色。
宋代德化窑装饰技艺手法增加,装饰题材增多,主要有刻花、划花、剔花、印花、堆花、贴花等。纹饰主要有云纹、云水纹、牡丹、卷草、莲瓣、菊花、团花、鱼、鸟类等几十种纹样,构图严谨、生动秀丽,体现了德化窑较高的工艺水平。
宋代德化窑产品主要以碗、盘、盒、瓶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在保证实用功能的同时,还注重造型艺术和审美情趣,如形式多样的荷口花瓶、鼓腹长流喇叭口的执壶,以及形式繁多、大小不同、制作精美的瓷盒等。这些器物胎质洁白细腻,薄而坚硬。釉色白中泛青或青中泛白,色调深浅不一,深者呈湖绿色,淡者接近白色。纹饰线条之流畅,构图形象之简练雅致,题材内容之丰富,国内少见。
生产工具及烧制
德化山地多为中生代火山岩及花岗岩构成,蕴含丰富的瓷土矿藏,质地优良,大部分经过粉碎磨细、淘洗、陈腐、练泥即可直接印坯。
宋代窑具
支圈覆烧,南宋中期开始大量使用,碗、盘类器物使用支圈覆烧可以更大限度地利用窑内空间,增加产品装烧量,是德化宋元窑址主要装烧方法。
尾林窑址出土支圈及覆烧复原图
匣钵正置仰烧法,仰烧,是坯件口向上装入匣钵烧制,仰烧口沿有釉、无芒口、底足露胎,为宋元时期屈斗宫窑系主要装烧技艺之一。
尾林窑址出土匣钵及装烧复原图
尾林窑址出土窑具伞状支烧具及复原图
垫柱叠烧,垫柱置于窑床上,器物以涩圈直接叠烧,或置间隔锯齿形垫圈后叠烧。这种装烧方法可以增加装烧密度,节省原料,是宋元德化窑碗、盘类器物常用装烧方法之一。
尾林窑址出土窑具垫柱叠烧及复原图
横室阶级窑
阶级窑又名阶梯窑,由龙窑逐步改进而来
德化是最早使用阶级窑的地区
依山势倾斜砌筑,倾斜角度一般为18-23度
由许多单独烧成室串联成一整体
后间烧成室的水平面较前间稍高
形成层层台阶或阶级,故名。
主要结构有:窑头、燃烧室、窑室、通火孔、燃烧沟、窑门、护窑墙、投柴口等。窑头的火柜(即燃烧室)与窑体连接,筑有隔墙,隔墙下设有通火孔,俗称“狗涵洞”,火焰经过通火孔进入窑室的火路沟。窑室前的燃烧室为火头,火头两边有对称开窑门。烧成室一般窑头和窑尾小,中间大。每间隔墙下有通火孔,每间前面近隔墙处有燃烧室。两侧窑墙有窑门,砌窑门时留出燃料口,以薪柴为燃料。横室阶级窑因其窑室宽度大大超过进深,每间独立起券,是明清时期主要流行于闽南地区的窑炉形态。其优点为余热利用较好,易控制还原气氛。日本窑业界一直把德化窑视为“串窑的始祖”。
国内外发现的宋元德化窑瓷器
宋代青白釉印花六棱执壶南海一号沉船出水
宋代青白釉莲纹瓶南海一号沉船出水
宋代青白釉印花葫芦执壶南海一号沉船出水
宋代青白釉印花花口碟南海一号沉船出水
宋元时期,受海洋贸易的需求带动,德化窑迎来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成为中国陶瓷最重要的产地之一。凭借本地的自然优势和制瓷技术的革新突破,瓷器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深受世人追捧,这不仅满足了海外市场不同层级的需求,也为世界陶瓷文明带来了深远影响。
以上图文年12月拍摄和摘录
整理于德化窑屈斗宫窑址
及宋元德化窑展示馆
以上为个人学习笔记
欢迎有识之士指导
养志轩
养志轩是艺术家古碧如(古仔)和强哥陈列活化藏品的空间,从古旧家具到艺术品,从木雕、古陶瓷、古玉、砖雕、石雕到钟表,从古董音响到典藏黑胶,从满洲窗到墓志铭,从孤品到各种生活日常收藏……这里每一件老物品都在正常使用焕发新光彩,它们在不断向后人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艺术
收藏
艺术家的小生活
懒号非商业经营仅以艺会友
故不开通留言功能
相识是缘,交流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