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331581.html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www.znlvye.com/
8月20日,“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德化白瓷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福建省文化厅、泉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德化县人民政府承办,泰华宸美术馆协办,展览时间从8月20日至9月1日。展览分为两个区域和主题,在国家博物馆北2和北3两个展厅共展出位德化陶瓷艺术家件作品。第一个展厅为“云端高淼”,主要展示和宗教相关的观音、罗汉、力士等瓷雕作品,表现宗教文化的圣洁和慈悲;第二个展厅为“人间万象”,展示帝王将相、窈窕淑女以及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同时兼顾创新型、写意和抽象的作品。展览期间,同时还特别展出了部分出土的原始青瓷样本,让参观者感受德化悠久灿烂的陶瓷历史文化。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美术学博士、经济学博士、数字艺术研究所所长王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研究员吕成龙,国家博物馆文物鉴定中心研究员耿东升,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理事长郑国珍等20位国内专家和来自法国的Valérie、英国的EmmaM、俄罗斯的Vladimir、瑞士的HansG等17个国家26位专家,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泉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杨晓山,县领导梁玉华、刘德旺、陈金忠等,驻京的多位闽商、泉商、德商代表、德化陶瓷艺术大师和新秀代表等,以及境内外80余家媒体记者出席了开幕式。吕章申、梁玉华、陈吉先后讲话。任志宏主持开幕仪式。
“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德化白瓷艺术展”开幕式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文化的祠堂和祖庙,是“中国梦”的发源地。此次展出的作品各具特色,有的注重传承古法,有的着意开拓创新,题材广泛,造型多样,展现出了创作者的灵感、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高超的制瓷技艺。这次展览将对弘扬博大精深的德化白瓷艺术、提升德化瓷创作水平具有历史性意义。
嘉宾参观展览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在致辞中指出,“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德化白瓷艺术展”是国家博物馆与德化共同精彩呈现的一次德化窑“中国白”艺术盛会,展览作品各具特色,有的注重传承古法,有的着意开拓创新,不仅有宗教人物雕塑,还有日用陈设摆件,题材广泛,造型多样,无不展现出创作者灵敏的创作思维、严谨的创作态度和高超的制瓷技艺。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美术学博士、经济学博士、数字艺术研究所所长王艺认为,此次参展作品呈现多元化,包括传统佛造像、人物塑像等规仿严谨的效古之作,也包括日用陈设摆饰等机杼自出的清韵新品。众多陶瓷艺术家努力汲取古代先贤之精华,并与当代艺术语言相结合,作品具有鲜明的表现性和个人风格,体现了当代陶瓷艺术的价值追求。
策展人王艺(右二)向观众介绍展览情况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符号。福建省德化县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德化陶瓷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宋代以后,“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促进了德化瓷的发展,我馆水下考古队发掘的“华光礁一号”和“南海一号”沉船中的古瓷大多出自德化窑,反映出当时德化瓷远销海外的盛况。
出席“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德化白瓷艺术展”开幕式的嘉宾合影
明代德化窑所制白瓷,如脂似玉、流光溢彩,在西方享有“中国白”之美誉,代表了当时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堪称我国陶瓷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白”以其卓越的制瓷技术和高超的艺术成就对世界陶瓷业有着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具有创新精神的德化人与时俱进,使富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德化窑瓷器实现了在现代工艺流程下的复兴,创作出了许多紧跟时代的优秀作品。
研讨会现场
当天,中国文物考古学会副理事长郑国珍主持召开了“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学术研讨会,众多陶瓷界、考古界、艺术界、收藏界的领导专家和德化大师代表围绕德化辽田尖窑址发掘考古的价值与意义、德化瓷烧制技艺等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研究员陈建中在会上介绍了辽田尖山夏商原始瓷古窑址发掘情况。他说,考古界先后于年10月和年11月对古窑址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共发现8座窑炉遗迹。该窑址是全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原始瓷窑址,它的发现将泉州的陶瓷史向前推进了多年。挖掘该窑址时,清理出多座龙窑遗迹,它们大多结构完整,个别窑炉遗迹保存相对较好,还出土了一批珍贵的原始瓷标本,这对于研究我国夏、商代原始瓷窑炉的结构形态、窑业技术及原始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观众与艺术家交流
陈建中的发言得到不少专家的认同。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表示:“德化作为世界瓷都,从多年前德化辽田尖窑址出土的原始瓷片就可看出,德化的陶瓷文化历史沉淀很深,该窑址的发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研究员吕成龙说,他到德化很多次,每次去都让人觉得日新月异,德化重视陶瓷文化的交流,各种活动的举办对弘扬和推动德化陶瓷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此外,对于德化陶瓷如何创新发展,专家们也纷纷建言献策。比如建议德化要立足当地优势特色,结合制瓷历史文化和根基,在“白”和“雕塑”上下工夫,创作出既有民族性又有文化内涵的代表作品;还有建议德化陶瓷作品创作要从题材和造型上入手,做出“德化白”自己的味道,根据收藏市场需求,搭建平台策划营销。
外国艺术家参观展览
观众参观展览
参加展览的作者表示,希望国家博物馆挑选白瓷精品,他们愿意捐赠国博馆藏。对大师和新秀们的这种为国奉献的无私精神,我谨代表国家博物馆深表感谢!
德化县委书记梁玉华讲到,德化是千年古县,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被公认为“中国白的故乡,瓷艺术的摇篮”。德化白瓷艺术展有幸在国家博物馆举行,集中展示位陶瓷艺术家的件德化白瓷艺术精品,这是对德化千年陶瓷文化、“中国白”陶瓷艺术的肯定,必将扩大德化陶瓷在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德化陶瓷发展迈上新台阶。我们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继续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扮演重要角色,为“一带一路”文明对话增光添彩。
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在讲话中说,德化陶瓷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特色体现,是闽台两岸人民同根、同祖、同源不可分割的文化见证和桥梁纽带。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德化陶瓷能够通过国博这个重要窗口,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现千年瓷都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现瓷都人传承发展传统技艺的勤劳智慧,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从而铸定陶瓷艺术的广泛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德化陶瓷走向世界,迎来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开幕式当日,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陈竺参观展览。
展览展出至年9月1日。
展厅一角
发展历程
始烧时代
中国的白瓷,首先起源于北方地区,至唐代即有南青北白之说。宋代以定窑为代表的白瓷,在色调上白中微闪黄,釉面细薄润滑,给人以温柔恬静的美感,在工艺上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和划花等技艺,将白瓷的纯白装饰推向一个繁花似锦的阶段。
北宋时代德化以碗砰仑窑为代表的窑场,其制瓷工艺已采用轮制、模印和胎接成型的技术。以龙窑大量烧制青瓷、青白瓷和白瓷的各式碗、盘、杯子、碟、瓶、罐、壶、粉盒、洗、花瓶等日用生活器皿。产品造刑精致,圈足宽矮规整,胎质薄细,致密坚硬,釉色滋润,白里泛青,富有光泽感。佳春岭窑的青白釉已经相当的洁白,接近于白釉瓷,可以说是德化白釉瓷的萌芽。
到南宋时,德化瓷窑烧制技术又有新发展,烧制的白瓷,器型大,胎体薄,釉色滋润,白度高,透光度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这一时期的产品除了以碗、盘、钵、罐、壶等丰富多样的日用器皿外,还有新生产出大量造型美丽、形式多样的荷口花瓶,并大量销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宋末元初,德化瓷窑有很大的改进,出现了一种介于龙窑和阶级窑(又称蛋式窑)之间,较易控制烧成火候的“鸡笼窑”,元代瓷雕塑的佛像已很盛行,为明代德化瓷雕艺术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基础。并有瓷塑佛像进贡朝廷,得到帝王赏识。
元朝,海外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泉州已发展为东方第一大港,也是当时世界最大的贸易港之一。瓷器成为泉州港输往海外的一项主要商品。外销瓷在德化窑瓷器生产中仍然占有主要地位。
成熟繁荣期
来自在德化窑瓷中,明代白釉瓷代表了当时德化窑烧瓷技术的最高成就,无论足器物造型、烧制技术、产品质量、生产品种、工艺水平、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都远在宋元之上。德化瓷制作精美,格调高雅,瓷质如脂似玉,创造了独具一格的“象牙白”瓷。
展览信息丝路使者“中国白”再出发——德化白瓷艺术展
展期:/8/20-9/1
展厅:国家博物馆北2、北3展厅
鸣谢:张婧乐、董清、王小凤、马腾飞
◆弘扬中国美术精神彰显中国美术气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