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荔和大家相处了辣么久,
好像还没给你们发过福利照呢!
今天就给大家发点吧,
(小荔出品,必是白白美美滴~)
↓
↓
↓
↓
↓
↓
↓
↓
↓
它有个很有意境的名字——《花样年华》
这坐姿酷的不要不要的叫——《水月观音》。
还有这些《唐伎乐》,娇小可爱且做工精致。
小荔的福利不错吧,
白如玉、明如镜
很多人见到都瞬变迷妹。
它们是什么?
“白瓷”!!!
↓↓↓
白瓷是汉民族的传统瓷器,显现高贵。色卵白,莹润,古时的皇宫御用瓷单的白净度是一般白瓷的倍,十分珍贵。
人们曾这样赞誉过它工艺失传的珍贵度,
“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有汝窑一片。”
时至今日,
“世界白瓷看中国,
中国白瓷看德化”
德化白瓷是与景德镇青花瓷
齐名的中国名片。
是不是很想一睹芳容?
荔湾街坊机会来了,
广州陈家祠西侧广州传统工艺美术中心展览馆
举办了福建德化白瓷艺术作品展。
↓↓↓
展览预告福建德化白瓷艺术作品展
展览地点
广州陈家祠西侧广州传统工艺美术中心展览馆
展览时间
持续到7月8日
艺术家
汇聚当代德化20多位艺术家80多件作品,
其包括郑志德、陈丽玲、陈恭、李锦峰、李璋高、
蔡国海、苏志强、周金田、张昶林、曾逸腾、
陈为坦、林建平、林彬彬、苏健强、
苏联旺、林培珍、李绳谈、苏丽华、
许美吉、张桂玲等。
部分展览作品
《知音》郑志德
《地藏》李璋高
《盼》苏健强
《春江花月夜》林彬彬
《财聚满堂》陈恭
《琴韵》苏健强
《青春之歌》周金田
《福禄双全》李绳谈
《富贵吉祥》陈为坦
《国色天香》苏丽华
《天地方圆》张桂玲
知多D·德化瓷简介
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它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品,与丝绸、茶叶一道享誉世界,为制瓷技术的传播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明代,德化陶瓷大师何朝宗将陶瓷制作艺术提升到新的高度,由郑和下西洋、马可波罗的旅行带向世界。德化的明代制瓷技术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在清代时出口欧洲,晚清以后,德化瓷业每况愈下,但艺人苏学金、许友义等仍坚守此业,作品在巴拿马、英国、日本等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后来,德化瓷业新秀辈出,他们继承前人的优秀技法和风格,不断创新发展,使德化瓷烧制技艺重新焕发出青春。
德化瓷的制作方法可分两种,一是选用优质的高岭土直接塑造成型,一是翻制模具后再注浆或拓印成型。德化瓷一般在土坯干后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上釉,而后放入窑中,在摄氏一千多度的高温中烧制出成品。
德化陶瓷业最初是从烧制日用器皿开始的,后来由于瓷塑艺术的显著成就,器皿类的产品逐渐式微。器皿类陶瓷产品在德化一直大量生产,供内外销的需求,到了明代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造型和装饰体系,成为中国传统陶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化陶瓷器皿类产品从功能方面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日常生活用具,二是陈设装饰和供器。总体风格古朴严整,传统意味浓厚。德化陶瓷造型与装饰明显地看到受商、周青铜器和玉器的影响,同时还有明代宣德炉的意味,特别是炉的造型和装饰更为显著。德化陶瓷优秀的传统造型筒形双螭壶、狮首筒形瓶、象耳弦纹尊、犀角杯等,都是其他产区很少见的独特的样式。
德化陶瓷的装饰以其大胆创新的堆花,贴花,和刻写诗词美语等技法而独具特色,同时,又继承了传统刻花、印花和划花等技法,富有底蕴。其装饰题材多取于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生活,如梅花、玉兰、荷花、八仙、龙凤等元素,显示出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更多精彩——
利民生:荔湾首批3宗加装电梯项目各获10万元补贴
赞好人:他专注公益几十年,捐赠物资达万
听故事:为什么说西关大屋是真正宜居之地
品粤剧:这个粤剧学校只有一个老师
赏美景:荔湾文艺小众景点盘点
找好吃:西关新四大“老字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