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风景圣地虎贲岩

德化风景圣地——虎贲岩

憨鼠网友“振冀山人”原创图文

年12月3日,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我和“古井”、“安里会”等网友一行,轻驾爱车,途经焦溪千年古桥、潘祠音乐广场和李溪百级梯田,前往德化县雷峰镇瑞坂与李溪两村交界处的虎贲岩。

车至山下,只见前方茂竹林间、山峦上,突兀一峰,如虎凌空。“安里会”告诉我们,因为此峰状如猛虎回头,虎贲岩故此得名。这儿北倚戴云山脉,南俯潘祠蕉溪,东临石牛诸峰,西望赤水大铭。一年四季:林幽洞深、树木葱郁,悬崖峭壁、隐伏林间,松涛阵阵,鸟语花香。

一条宽约七、八米的新建水泥大道敞开宽大的胸怀,引领我们直至山巅。车停一开阔处,步行约百米,一巨大石壁耸立路旁,那上面镌刻着的“有这亭”三个金色大字,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熠熠生辉。它出自清朝顺治年间德化进士李道泰之手,笔法刚劲,行笔流畅。

山门边有一株树龄年,树高7米,被评为“德化十大古树之一”的丹桂。枝干苍劲斑驳,扶摇直上青天,凌空展开他的褐臂,远眺像个沧桑而又慈祥的老人。此树八月中秋前后开花,景观绚丽、十分珍稀。只可惜我们错过花期,未能一览其“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红”的壮丽艳景。

迈进山门,一座呈同字型的崭新高大庙宇矗立在我们面前,它就是闻名瓷都德化乃至闽南一带的古岩寺“虎贲岩”。虎贲岩的始建年代不详。目前我们只能从旧县志和古寺遗留下的铁钟铭刻字样大概得知,它为明万历年间僧人应阳、煌衷所建。岩寺经年香火绵传不绝,至民国期间,历经匪乱火灾。年华侨陈助子、陈伯章于此重建佛堂,年、年,瑞坂、李溪乡民又两次捐资修缮,拆去旧木房,重建新庙宇。现岩寺中主要塑有观音、弥勒和三代祖师等佛像。此时,大殿内外:香烟缭绕,佛号声声;法乐阵阵,清风习习。令人不由肃穆之感油然而起,敬畏之心骤然而生!

寺庙东边的树林里,有一隐藏于山间的古代文墨古迹。一块形如石笋的褐色石头上刻有“白雪”二字,落款为“瑞图”。壁刻为楷书,高约厘米,宽约70厘米。壁刻字体飘逸、苍劲有力。它是明代万历年间晋江籍官员、书画家张瑞图(-)所写的。他以擅书名世,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被誉为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作品传世极少。能够出现在虎贲岩上,确是稀罕。

走出树林,有一块往前倾伸的巨石,站在这里眺望远方,德化城关、雷峰、南埕、水口等乡镇的风景尽在眼前。巨石下有一内凹的天然石洞。传说那儿就是德化进士、官至云南州府的李道泰出仕前潜居修读的石书房。那由三块大石组成的石洞,面积约十平方米,可置一床一桌。传说洞顶石缝处有清泉滴落,每日可聚水数盆,足供住人生活之用,若遇文人墨客到此,滴水溢增。如今,清泉不竭,仍不间断溢出。

“安里会”给我们讲了两则有关李道泰据此苦读诗书的有趣传说:一曰李道泰当年石书房读书时,其间乏米乏菜之时,其嫁于李溪太邱迪耀公为妻的堂亲夏娘,每每送饭菜,只到其洞口,把之系于附近的树枝上,从不亲近接触,避免干扰,使后人传为佳话;二曰李道泰之母端午节亲送粽子进洞让其儿沾糖食用,而李道泰读书太过专心,竟误将粽子蘸墨就吃的好笑故事。

临近午时,我们就要返回古刹之时,有至虎贲岩游览的当地人见我们身背相机,知道是采访来客,便很热情地带我们到就近的天然大自然空调“风穴洞”和成群蝙蝠居于洞穴,飞出则蔽日遮天的“蝙蝠洞”,让我们有幸观看奇景,感受异情。

虎贲岩还有譬如“倒叠海”、“金鸡岩”、“猫鼻山”、“狮子桥”等佳处胜景,可惜时已正午,虽游兴未尽,可也只能打道回府,驱车返程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德化有胜景,何必至外乡。今天,我们有幸一睹集山险、林幽、水激、洞奇、石特于一身,既有自然美丽景观,又有历史人文故事的虎贲岩风采靓颜,自然已是心满意足、满载而归了!

来源:憨鼠社区振冀山人振冀山人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共需要多少钱
北京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ehuazx.com/dhxhj/3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