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德化县举行“石冻王”棘胸蛙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县委副书记王传敬,副县长苏锡培,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蔡元晃,省林业厅蛇蛙类保护管理专家组组长、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友铃,新华社、中新社、中国网、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20多家新闻媒体参加发布会。
目前,福建省德化县双全农业有限公司投入多万元资金的棘胸蛙生态养殖基地已经建成,于年6月经福建省林业厅组织专家组实地验收,取得了棘胸蛙销售许可证,目前是全省唯一一家规模化、规范化的棘胸蛙生态养殖基地。
作为全省首家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合法的棘胸蛙养殖、经营、加工企业,双全农业有限公司现有生产设施总面积达多平方米。年存栏种蛙对,棘胸蛙存栏总量约15万只,年可销售10万只以上,年可销售30万只以上。公司经福建省林业厅批准,与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合作,在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院棘胸蛙科研究小组苏金为教授、王湘萍高级实验师和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陈友铃教授的指导下,通过产学研结合,不断试验、摸索、总结,经过几年试验攻克,取得了包括棘胸蛙人工养殖、孵化、繁殖、病疫防控、仿生态养殖、饵料(活体虫)培育,以及庭院式养殖池适用型构造、仿天然养殖池适用型结构、养殖管理等一系列棘胸蛙养殖技术成果。
作为一种山珍佳品、高端名菜,双全农业有限公司迎合当前人们养生和追求绿色生态食品的潮流,养殖棘胸蛙,填补了市场空白,丰富了人类美食品种。同时,公司设计并生产“石冻王”商品外包装塑料袋和手提袋,还专门设计生产“石冻王”品牌形象专用陶瓷煲——问道煲,确保棘胸蛙的鲜美味道和营养完美结合,实现“美食+美器”的完美统一。公司还将不断提升“石冻王”品牌形象,丰富其文化内涵,力争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销售策略,维护市场秩序,实现驯养繁殖定点分散管理,销售由公司统一扎口管理服务的良好局面,积极引导、带领全县农民加入饲养队伍,充分发挥德化县广大农村优美的自然环境,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把棘胸蛙的生态繁殖作为一个强县富民的大产业来对待,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石冻王,学名棘胸蛙,又名石鸡、石鳞、石蛙、石蛤等,属两栖纲蛙科,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常喜栖息于深山老林的山涧和溪沟的源流处,尤喜栖居在悬岩底的清水潭以及有瀑水倾泻而下的小水潭,或有水流动、清晰见底的山间溪流中,习性昼伏夜出,主要食物为昆虫及其幼体。
相关新闻:
人工规模化养殖棘胸蛙在德化获得成功
新华网福州4月10日电10日上午,福建省棘胸蛙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德化县举办。记者获悉,德化县棘胸蛙生态养殖基地目前已建成,并于去年经过福建省林业厅专家组验收,取得了棘胸蛙销售许可证,这是全省唯一一家规模化、规范化的棘胸蛙生态养殖基地。
据了解,棘胸蛙又名石鸡、棘蛙等,是中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作为名贵山珍,它的食用价值远远高于牛蛙,养殖有一定的难度。
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陈友铃教授说,自古以来,棘胸蛙作为珍馐美味位列宫廷名菜之中。它肉质细腻鲜美,含有丰富全面的营养物质,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被美食家称为“百蛙之王”。
陈友铃说,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破坏,适宜野生石冻王繁殖、生存的生态环境日趋减少,加上人类难以抵御其美味诱惑而乱捕滥杀,数量骤减,日渐濒危,被列入珍稀动物保护,但收效甚微。
据德化县委副书记王传敬介绍,棘胸蛙生态养殖作为福建省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项目之一,已成为德化县一个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据悉,作为福建省棘胸蛙养殖大县,德化县目前棘胸蛙存栏总量约15万只,预计今年可销售棘胸蛙10万只以上,年将达到30万只以上。
德化县双全农业有限公司是该县棘胸蛙的重要养殖大户,公司总经理苏进全说,公司从年开始开发棘胸蛙的驯养和繁殖。他说,公司通过产学研结合,取得了包括棘胸蛙人工养殖、孵化、繁殖、病疫防控、仿生态养殖、饵料(活体虫)培育,以及庭院式养殖池适用型构造、仿天然养殖池适用型结构、养殖管理等一系列棘胸蛙养殖技术成果。
王传敬说,下一步还将提升“石冻王”品牌形象,积极引导全县农民加入饲养队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把棘胸蛙的生态繁殖作为一个富民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