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林—内坂窑址位于德化县三班镇三班村和泗滨村,窑址分布于上寮溪的南北两岸,面积约平方米。年3月,由福建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对尾林窑进行考古发掘,首次在一个窑址中揭露了横跨宋、元、明、清时期的窑炉遗迹4座,互相叠压打破关系,窑炉类型有龙窑、分室龙窑、横室阶级窑,第一次较为完整地揭示出德化窑从宋元时期的龙窑至明清时期的横室阶级窑的发展演变过程,填补了德化古代窑业技术的缺环。此次发掘发现了生产作坊区,填补了德化古代窑业在瓷土加工、制瓷工序上的空白,为完整展示德化古代制瓷工艺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佐证。目前,考古工作已发现7座窑炉及部分作坊、废品堆积等窑业遗存。
屈斗宫窑址位于德化县城龙浔镇宝美村破寨山的南坡上,年经考古发掘揭露出一处元代窑炉遗址,窑基长(坡长)57.1米,窑室17间,宽1.4~2.95米。该窑为分室龙窑,是龙窑向阶级窑转化的过渡形式,反映了宋元时期窑炉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宋元时期德化窑的产品以青白瓷、白瓷为主。器型多以碗、盘、盒、洗、执壶、军持、瓶等日用器为主。在制作过程中流行刻花、划花、模印等多种装饰手法。德化窑的高足杯、粉盒、军持、壶、花瓶、碗等产品目前在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等地区多有出土,并大量发现于华光礁一号、南海一号、爪哇沉船、马来西亚丹戎新邦沉船、惹巴拉沉船等水下沉船中,证实德化窑瓷器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外销产品。
观看德化电视台高清播出
频道编号:
德化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
郭弘恒陈春迎
编辑
郭雅婷
审核
赖剑非黄捷生
本文为原创,版权归德化县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并注明来源瓷都德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